
近日,山東省安丘市弘毅中學74名學生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,送醫(yī)后經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樣檢測結果為諾如病毒感染。諾如病毒是什么?諾如病毒如何傳播?諾如病毒如何檢測?關于諾如病毒,大家需要了解的都在這里!

01
極易發(fā)生變異 無法體外培養(yǎng)
1968年,美國諾瓦克鎮(zhèn)一所小學爆發(fā)急性胃腸炎。1972 年, Kapikian等科學家在此次暴發(fā)疫情的患者糞便中發(fā)現(xiàn)一種直徑約27nm的病毒顆粒, 將之命名為諾瓦克病毒(Norwalk virus)。此后, 世界各地陸續(xù)從急性胃腸炎患者糞便中分離出多種形態(tài)與之相似但抗原性略異的病毒顆粒,統(tǒng)稱為諾瓦克樣病毒(Norwalk‐like viruses , NLVs)。由于此病毒為圓形,無包膜,表面光滑,所以也稱作小圓狀結構病毒(small round structured viruses,SRSVs)。1992年,諾瓦克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被解析。此后根據基因組結構和系統(tǒng)發(fā)生特征,諾瓦克病毒歸屬于杯狀病毒科(Caliciviridae family)。2002年8月,第八屆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統(tǒng)一將諾瓦克樣病毒改稱為諾如病毒,并將其作為杯狀病毒科的一個獨立屬——諾如病毒屬 (Norovirus)。
諾如病毒為無包膜單股正鏈RNA病毒,病毒粒子直徑約27‐40nm,基因組全長約7.5-7.7kb,是引起急性胃腸炎常見的病原體之一。諾如病毒具有感染劑量低、排毒時間長、外環(huán)境抵抗力強等特點,容易在學校、托幼機構等相對封閉環(huán)境引起胃腸炎暴發(fā)。且諾如病毒極易發(fā)生變異,每隔2-3年即可出現(xiàn)引起全球流行的新變異株。1995年至今,已有6個GII.4基因型變異株引起全球或區(qū)域性急性胃腸炎暴發(fā)流行。
諾如病毒目前還不能體外培養(yǎng),無法進行血清型分型鑒定。根據基因的結構特征,諾如病毒被分為10個基因組(Genogroup,GI~GX),GI和GII是引起人類急性胃腸炎的兩個主要基因群,GV、GVIII和GIX也可感染人,但很少被檢出,GII.4與流行性感染相關,且感染的癥狀比其他基因型更嚴重,而GIII、GV和GVI則分別感染牛、鼠和狗。

02
輕癥較多病程短 “一老一幼 ”需重視
諾如病毒的潛伏期相對較短,通常為12‐48小時。諾如病毒感染發(fā)病以輕癥為主,最常見的癥狀是腹瀉和嘔吐,其次為惡心、腹痛、頭痛、發(fā)熱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,其中兒童患者更容易出現(xiàn)嘔吐癥狀,成人患者則以腹瀉居多。諾如病毒感染病例的病程通常較短,癥狀持續(xù)時間平均為2-3天,但高齡人群和伴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則恢復較慢。且多數病例僅在病程第一天出現(xiàn)惡心、嘔吐和發(fā)熱,而腹瀉癥狀比之出現(xiàn)時間更長。
諾如病毒感染屬于自限性疾病,目前尚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,多數患者發(fā)病后癥狀輕,無需治療,休息2-3天即可康復,可口服糖鹽水或口服補液鹽補充嘔吐和腹瀉消耗的水分。但仍有少數病例會發(fā)展成重癥,甚至死亡。這些病例通常為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。2001‐2006年,在英格蘭和威爾士≥65歲的人群中,諾如病毒感染占感染性腸道疾病所致死亡的20%。2008‐2009年,北歐地區(qū)82例社區(qū)獲得性諾如病毒感染發(fā)病者(年齡平均數 77歲)在一個月內死亡的比例高達7%。英國的一項研究表明,諾如病毒<5歲兒童的發(fā)病率為21%,大約為全人群發(fā)病率的5倍。在發(fā)展中國家,諾如病毒在兒童的發(fā)病率可更高。秘魯的一項基于社區(qū)的隊列研究顯示,諾如病毒在 0~2歲兒童的發(fā)病率是50%,其中12~23 月齡兒童發(fā)病率最高可達84%,遠遠高于發(fā)達國家的發(fā)病率。
全球諾如病毒相關疾病(norovirus-associated diseases,NADs)的負擔巨大。在全世界范圍內,估計每年有超過6.84億人因諾如病毒感染患病,超過200000人死亡。一項1990-2019 年全球NADS負擔趨勢的觀察性研究結果表明,在過去30年中盡管NADs相關死亡的全球趨勢大幅下降,但發(fā)展中國家(地區(qū))的NADs死亡負擔仍然很高,社會人口指數(socio-demographic index, SDI)較高國家的老年人的NADs死亡負擔還有所增加。據估計,每年因NADs導致的全球社會總成本約為603億美元,其中包括42億美元的直接醫(yī)療保健成本。
03
諾如病毒的實驗室檢測方法
1. 抗原檢測:
由于諾如病毒抗原高度變異(基因型超過29個)且某些基因型存在抗原漂移(如GII.4 型),每一年流行的諾如病毒抗原可能并不完全相同,這也是針對既往諾如病毒流行株設計的抗原檢測試劑,無法有效檢出當前諾如病毒流行株的原因。ELISA可適用于暴發(fā)疫情中大量樣本的篩查,但不適合散發(fā)病例的檢測。
2. Real‐time RT‐PCR檢測:
ORF1/ORF2區(qū)是諾如病毒基因組中最保守的區(qū)域,在同一基因型的不同毒株間均有相同的保守序列,根據這段保守區(qū)域即可于設計TaqMan為基礎的Real‐time RT‐PCR的引物和探針。Real‐time RT‐PCR方法不僅能檢測臨床標本中的諾如病毒RNA,而且對引物和探針進行優(yōu)化提高靈敏度后,還可適用于環(huán)境樣本(如食物和水)的檢測以及諾如病毒的分型檢測?!吨Z如病毒感染暴發(fā)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》中明確指出:Real‐time RT‐PCR 方法靈敏度和準確度高,是檢測諾如病毒的金標準。且在高度懷疑諾如病毒感染時,即使抗原檢測陰性,也需要通過Real‐time RT‐PCR進行第二次檢驗確認。諾如病毒抗原檢測僅可作為一種輔助檢測手段。

04
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
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諾如病毒感染的高發(fā)時期,學校和托幼機構等人群聚集場所是諾如病毒感染疫情的高發(fā)場所。隨著各類假期到來,公眾外出旅游、就餐和進食海水產品機會增多,諾如病毒感染風險增加。假期結束返校后,學校等重點場所疫情防控尤為重要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近發(fā)布了關于如何預防諾如病毒感染的建議,針對個人和家庭提出了具體的預防措施:
(1)保持手衛(wèi)生。飯前、便后、加工食物前應按照6步洗手法正確洗手,用肥皂和流動水至少洗20秒,但需注意,含酒精消毒紙巾和免洗手消毒劑對諾如病毒無效,不能代替洗手。
(2)注意飲食飲水衛(wèi)生。不飲用生水,蔬菜瓜果徹底洗凈,烹飪食物要煮熟,特別是牡蠣和其他貝類海鮮類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。
(3)做好環(huán)境清潔和消毒工作。保持室內溫度適宜,定期開窗通風。對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污染的環(huán)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劑進行消毒。在清理受到嘔吐物污染的物品時,應戴塑膠手套和口罩,避免直接接觸污染物?;颊呒彝キh(huán)境也應依據醫(yī)務人員指導加強消毒,避免在家庭內造成傳播。
(4)保持健康生活方式。保持規(guī)律作息、合理膳食、適量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,增強身體對病毒的抵抗能力。

伯杰醫(yī)療
您身邊的病原體診斷專家
2015版《諾如病毒感染暴發(fā)調查和預防控制技術指南》中明確指出: Real‐time RT‐PCR方法靈敏度和準確度高,是檢測諾如病毒的金標準。伯杰醫(yī)療已上市的諾如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(熒光PCR法)(國械注準20213400566)除采用Real‐time RT‐PCR技術外,還可定性檢測諾如病毒GI和GII型別的核酸RNA,綜合判斷諾如病毒感染的陰陽性結果(檢測結果不鑒別具體型別),且總符合率高達99.70%,能有效的避免漏檢。

此外,針對其他引起感染性腹瀉的細菌、病毒、寄生蟲等病原體,伯杰醫(yī)療還有更多的感染性腹瀉病原體的科研類核酸檢測試劑盒,可一次性鑒別輪狀病毒、諾如病毒、腸道腺病毒、致瀉性大腸埃希氏菌等感染性腹瀉病原體,助力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監(jiān)測工作。

文字丨伯杰(青島)市場部
編輯丨品牌宣傳部
審核丨品牌宣傳部
圖片丨來源于中國新聞網、傳染病專報、
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、伯杰醫(yī)療
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.jpg)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